北極星碳管家網訊:4月20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辦《碳中和:企業在行動》分論壇。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發言中表示,碳中和將是一個新的文明形態的變化。
本篇將就今年爆火的碳相關的8個高頻詞匯,來帶大家了解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1997年《京都議定書》提出“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漸走紅。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配額(碳排放權)
碳配額(碳排放權)是指在滿足碳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權利。
在我國,碳配額是經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核查碳排放相關數據,實行免費分配配額。
生態環境部根據行業基準值,即每發一度電有多少碳配,企業的實際供電量和供熱量乘以基準值就是企業的配額。根據3月1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全國電網排放因子目前為0.5810tCO2/MWh。
碳交易
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在6種被要求排減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CO2)為最大宗,所以這種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為計算單位,所以通稱為“碳交易”。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買方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
碳交易市場是由政府通過對能耗企業的控制排放而人為制造的市場。通常情況下,政府確定一個碳排放總額,并根據一定規則將碳排放配額分配至企業。如果未來企業排放高于配額,需要到市場上購買配額。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通過采用節能減排技術,最終碳排放低于其獲得的配額,則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多余配額。雙方一般通過碳排放交易所進行交易。
碳市場
碳交易市場被稱為碳市場,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湖北、重慶、福建八個碳排放交易所。
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電力行業作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重點行業被納入,共計2162家,截至2022年1月順利結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
根據4月1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我國將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
CCER 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
在我國,碳市場基礎產品除了碳排放配額交易,還有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
CCER 交易指控排企業向實施“碳抵消”活動的企業購買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證量。
能夠產生CCER的項目主要包括風電、光伏、水電、生物質發電等,但前提是必須具有“額外性”(項目所帶來的減排量相對于基準線是額外產生的),且有適用的“方法學”(經國家發改委備案認可的用以確定項目基準線、論證額外性、計算減排量、制定監測計劃等的指南)。
2017年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自3月14日起暫緩受理CCER項目備案申請。
這里要注意,暫停CCER項目備案是指不再新增CCER項目,原有的CCER項目仍可以進行交易。
CCER交易機理
碳市場按照1:1的比例給予CCER替代碳排放配額,即1個CCER等同于1個碳配額,可以抵消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消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
碳資產
碳資產是碳配額交易機制與自愿減排交易機制下,產生的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的配額排放權、減排信用額及相關活動。
目前,在政策和法律層面的減排要求以及市場層面節能減排打造綠色供應鏈的需求下,企業開始重視碳資產管理,尤其是重點排放單位,目前兩網五大電力公司均已成立碳資產管理公司。
企業實施碳資產管理主要包括:通過監測排放數據,設定適合的碳排放目標,制定企業的碳排放策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儲備用于履約的CCER和配額。如果重點排放企業存在配額缺口,可以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進行價格預測以獲得最大收益;非重點企業可以選擇適當時機出售CCER,以獲取資金。
碳匯
碳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常見的碳匯有森林碳匯、草地碳匯、耕地碳匯、土壤碳匯和海洋碳匯等。
截至目前,全國已確定7個碳匯試點。2011年11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以18萬元購買了1萬噸林業碳匯指標,成為國內購買林業碳匯的第一筆交易。
企業和個人捐資碳匯,可以積累碳信用指標,未來國內碳交易市場成熟后,不僅能夠抵減一定量的碳排放,而且還有望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對于企業,是一種長遠投資,是為企業儲存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CCUS
CCUS,即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碳捕集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生產、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的過程;
碳利用是指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將捕集的二氧化碳實現資源化利用的過程;
碳封存是指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將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地質儲層,實現二氧化碳與大氣長期隔絕的過程。
CCUS技術作為唯一能夠直接實現減少鋼鐵、水泥等主要工業領域和新建燃煤發電廠碳排放的清潔技術,是未來中國履行“碳中和”承諾的重要手段。
據統計,我國已投運或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約為40個,捕集能力400萬噸/年。1月29日,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項目建成。相比國外,我國CCUS項目起步較晚,已投運或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多以石油、煤化工、電力行業小規模的捕集驅油示范為主,缺乏大規模的多種技術組合的全流程工業化示范。CCUS的市場化與大規;,還要依靠技術突破與運營模式的探索。據科技部《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2019)》的規劃,到2050年,我國CCUS產值將超過3300億元/年。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氣生產商?松梨陬A測,2050年,碳捕集和碳封存(CCS)的市場將達到4萬億美元。